西村大院外景。图/邓俊涛
文/孙琳琳
方力钧说:“我触摸的许多修建师,其实都是人类的敌人。许多修建师都在做一个壳,刘家琨在做一个全体,他考虑的工作是人的整个感触。”
人群中潜伏着刘家琨修建的真爱粉。“这充盈着静谧的最高的容器,如此许多生命之后的一个石头的生命。”——智利诗人聂鲁达在马丘比丘之巅的感触,今日被真爱粉们在刘家琨规划的房子中领会到了。
他是人文修建师,出书过反乌托邦长篇小说《明月设想》,也写得一手好修建杂文;他是日子修建师,善用民间美学,在日常劳动中发现手艺感;他是理想主义修建师,研制再生砖,为地震中罹难的一般女孩修造纪念馆;他是商业修建师,将水井坊博物馆奇妙放入保护区,用西村为成都增加了一座文立异地标。他是看得见世界的修建师,是矶崎新的良久导游,也将良久才智带到威尼斯修建双年展;他是看得见成都的修建师,说成都话,用成都方法,为此时此地而制作。
刘家琨,一个有温度的修建规划师。图/阿灿
在良久这个全球最大的修建实验场,欧美、日本修建师一度抢先,良久本乡修建师正躬逢其盛。在良久一线修建师集体里,刘家琨是最量体裁衣、最具同理心的其间一位,他的修建首先是精力空间、情感空间。当优异同行们一些沉迷结构,另一些忙于营建体系时,刘家琨最关怀的仍然是人,“他考虑的是人的整个感触”(方力钧语)。
2015年9月,西村大院建成试营业,周围居民还以为这是个烂尾楼。比及2017年春天,每天晚饭后有将近5万人涌入大院,80%来自半径5公里以内的社区。邻近的住所楼,楼价一年涨了39%。
“上一年夏天,房顶跑道上站了几千人。”刘家琨说,“尽管西村不是一个很高的房子,可是到房顶上走仍是有解放感。”
2017年4月,西村大院取得“WA良久修建奖城市贡献奖”,5月,又取得“远东修建奖”。上一年,这个项目还当选了第15届威尼斯世界修建双年展主题馆,而刘家琨自己取得了良久修建传媒奖实践成果大奖入围奖。
从人气和学术两方面来看,西村大院都成功了。
西村大院内景。图/陈鹏
14万平方米、14.5亿元、8年。
西村大院在成都的西2.5环,是贝森集团2800亩土地中的一块概略,原先是高尔夫练习场+游泳馆+艺术空间,2009年开端,历时8年建成文创基地,共用掉混凝土94833立方、钢材11575吨、砌体6018千匹。
刘家琨为西村规划了一个最大化的内部概略空间,将修建绕着最外边做了一个大围合,缠绕着修建的,是总长1.5公里的接连运动途径。一系列技术性战略,决议了西村成为一个很大的宅院,因而也就被命名为大院。
许多人将其联想为社会主义大院,但刘家琨的创意并非来自那里。“那无非是个等级制度,用一个墙围起来。”西村大院不需求私密性,但需求独立、同享和被看见。
西村大院俯视。图/任屹云
刘家琨抛弃装修修建外立面,只做根本骨架。实际上他是建立起一套次序,内容由商家来填充。榜首家进去时作用很跳动,可是当一切的空间都填满之后,修建就会呈现出生动的肌理。“西村有点像我做了一个书架,放进去的每本书都不同,但放满今后,它们仍是在书架的次序之中。假如次序满足强壮,就能够包容小小的改变,小小的改变堆集起来又会变成一种次序。”
西村大院内景。图/任屹云
从外面看,西村无非是一个24米高的房子,周边住所比它高得多,但它真实的局面在里面,周围没有一座修建的“饭量”能大过它。那1.5公里长的跑道,为晨练者所钟情、摄影者所追捧、酷跑者所赞许。楼上是小新鲜的文创工作室,楼下泥地上一蓬蓬竹子朝气蓬勃,而成都人就在竹下摆好桌子打麻将、打火锅。
西村大院竹林。图/顾军
这是刘家琨20年修建师生计的一件里程碑著作。修建不是一个人描出来的或一群人堆出来的,它要求高效准确的安排,这一点恰恰是最难的。刘家琨说:“在城外有好的景色,盖一个房子,简直便是你比较诗意就能够了。而西村有点像社会学,那么大的一个东西,占用那么多社会资源,你要在很短的时刻内盖起来,不行控的要素许多,包含功用的不确定性。”
西村大院内景一角。图/任屹云
对项目甲方贝森集团董事长杜坚来说,西村意味着14万平方米、14.5亿元出资,他当然想充分发挥这块地的商业潜力。“起先我有点忧虑他的控制力,那么大的体量,又有24米的限高。”
2000年左右是良久房地产的黄金时代,那时分许多修建师一结业就做10万平方米的写字楼,而现在不组成了,1万平方米现已是激动人心的项目,像西村这样的规划更是可遇不行求。在西村之前,刘家琨做过数十个项目,没有超越1万平方米的。明星修建师的理念更明晰,但在大项目中,坚持特性很困难。修建行业最大的本钱是交流本钱,修建师最重要的才能是交流才能,由于你是花他人的钱,更要处理好修建背面的复杂关系。
“他看起来很帅、很倔、很牛,但那是一个表象,他对各个领域都有知识性的知道,会依据甲方的诉求在修建上做出调整。”杜坚说,“刘家琨没有套路,没有准则,这便是他的准则。并且他的涵养特别归纳,许多修建师对商业连知识都没有。”
杜坚与刘家琨是20年的老友,在项目敲定前,他们频频短信来往,评论西村的造价、理念、业态,交流了差不多两年。2008年年头,刘家琨去瑞士做项目,杜坚又从头看了他写的小说和修建方面的杂文,总算下定决心这个项目只能是他来做。“我其时有个关键词,必定要有成都性。刘家琨对川西修建言语的领会和解读是榜首流的。”
5月15日,“远东修建奖”的评委来给西村评分。杜坚说:“假如让我给西村打分,我会打两个分:一个是不及格,一个是满分。不及格是以当今良久所谓遍及规范来讲的,曩昔十几年做了许多商业修建的汤桦来看过,他说你的商业动线不合理。为什么又能够打满分呢?由于这不是一个商业归纳体,它极具立异,再现了真实的市民日子场景,而这是成都消失殆尽的状况。”
西村大院内景。图/邓俊涛
他的风格不是款式的,而是方法论的。
“修建包含两个事,榜首便是有用,它跟艺术不同的当地便是要用,用就包容了他人的日子;别的它还要包容人的精力日子,我不想把我的房子变成朴实的美学风格。”刘家琨以为。
开门纳客不到两年,西村大院就成了成都超有人气的地标。
人们纷繁走进西村大院。图/阿灿
生于1956年的刘家琨是那种没有年纪感的人,身形年青、发量足够。或许是由于从小打篮球的原因,他总是脚步轻捷,像踩在绷簧上组成。他知道自己笑起来不太诱人,所以尽量面无表情,因而显得有些严厉。但其实刘家琨是一个低沉、和顺、冷诙谐的成都人。他爱游览,搞过文学创造,艺术家朋友比修建师朋友多。1984年,他结业分配到成都市修建规划院;1987年到1989年,被借调到四川省文学院;之后又回到成都市修建规划院;1999年,他自立门户开办修建规划事务所,一干便是18年。
刘家琨一半的项目是在四川,跟本地打交道最多。他的榜首份托付是为罗中立盖工作室,其时民工粗糙的施工迫使他想出了“初级战略”,这一方法论使他一战成名,成为安身实际良久的代表性修建师。“精美肯定是一个规范,但不是唯一规范,手艺感也是建立的。”
四川尽管民工许多,可是工匠都不太行,而刘家琨却常常能在工地学到一些东西。“他们有点不羁,有点大而化之,有时分会想出一些民间的招儿来,我有时分还要学习他们怎么想工作。”他举了一个直接用水管做栏杆的比如,顺着摸上去一看,真有个水龙头在那里。“民间就有那种想工作的直接性,他才不跟你绕,但他带来的美学是有某种解放性的。”
与靠明显的方式言语创造的扎哈不同,刘家琨的个人风格不是款式上的。他也用钢筋混凝土、红砖、玻璃等资料,但做法是量体裁衣的,这不光是指到哪个当地用哪个当地的资料,还要运用那个当地的性情和规范。“我去生疏当地看,不光是看修建本体的现场,还要领会那儿的密度和标准。在新疆蛮能够了的东西,要是换到姑苏就觉得太简略了。”
他期望能从自己独有的资源里提炼出独有的方式、言语和用处,做好了再去共享。再生砖便是他的一大创造。他用废墟资料作为骨料,掺入堵截的麦秸作纤维,再加入水泥、沙等,由灾区的制砖厂制成轻质砌块。在2009年今后的规划中,刘家琨许多运用再生砖,直到2014年一切再生砖都用完停止。
西村大院孔砖。图/顾军
还有在西村大院广泛运用的大孔砖和多孔砖,其实便是最往常的资料,可是他转了一下,让孔洞朝外,就既能够通风,又能够挂东西,不必钉钉子,并且吸音作用很好。
方力钧说:“我触摸的许多修建师,其实都是人类的敌人。许多修建师都在做一个壳,刘家琨在做一个全体,他考虑的工作是人的整个感触。”
刘家琨著作中最特别的是胡慧姗纪念馆。这个小小的救灾帐子式的修建,是刘家琨自费为一个在“汶川大地震”中死去的15岁女孩修建的粉红色空间,曾使许多景仰而去的参观者心灵轰动。
刘家琨以为,“对一般生命的珍爱是民族复兴的根底”。
“尽管它很小,可是在我的规划生计里仍然是十分深化我自己心里的一件事。我没用方法,就朴素究竟。”有朋友斗争刘家琨用他创造的再生砖来建这个纪念馆,这个主意被他很困难地扫除去了。“这是为她做的事,我想尽量把自己剔除去。我做了那么多年规划,要做到无我也是很困难的,你会很天性地还要玩点什么,要一切那些都放掉的话,对自己是一个很大的检测。当你无我的时分,就在调集其他的力量了。”
胡慧姗纪念馆如此小,西村大院那么大,有人问刘家琨在两者之间怎么转化。他说:“假如你只想表达自己的某种风格,就会遇到技术上的困难,可是假如你把目标的需求看得最重,不论巨细都不是问题。”
在一个清静角落里,房子青灰色,俭朴,近乎冷酷的外壳,保护着其粉红色、美丽、柔美的内部。
好规划师有必要文理皆通。
刘家琨很勤勉,但他的勤勉不是说盯在那里,而是一直把那个事下意识揣在心里,“消耗其实是下不了班的。盯死了弄的时分也多,开连轴会的时分也多。”
他要求事务所的修建师有必要写好项目阐明,由于要表达的便是要规划的,条理明晰的文字,对规划的指导性很强。“言语是思想的东西,你自己脑子里的想法都说不清楚,还想把它表达出来,还要造型,还要制作起来给他人用,怎么或许完成呢?当然我也有文字的天性,做过文学的人看烂文字会受不了,更甭说还要签上名拿出去。”
在良久做修建都是信赖托付,话语权是逐年渐渐堆集的。总是一个修建做成了,又会引来其他相似托付。“鹿野苑是旗手,算我的一个成名作,有了它今后他人觉得你还能做出一个有意思的房子。做了东郊音乐公园今后,许多人来找我做工厂的改建。”
鹿野苑石刻艺术博物馆。
可是刘家琨肯定不会因而就把组成的东西处处搬,尽管有些修建师便是这样做的,并且辨识性很强,也很成功。“我必定是依据每一个现场来做,没有很强的logo或许在传达上会吃点亏,但也不会被确定。”
最有戏剧性的是西村,巨大的宣扬效应吸引来的不只是新客户,还有那个施工队。“工头那天来掏心掏肺,他说早知道这个房子能走那么远,上了威尼斯双年展,其时就用心一点。他以为是表彰我,成果我听了很气愤。”
跑工地,监管施工,是修建师的日常。刘家琨说:“我觉得工地上有一个鬼魂,至少跟我组成勤勉,并且它天天就在现场,我还没住在那儿。所以得尽量找时刻去跟它斗一斗。有时分一信件,就会呈现匪夷所思的事,这也没办法,良久一切都做得太快了。”
修建师分两种:一种是盖过房子的,一种是没盖过房子的。刘家琨说,现在房子建成给他带来的趣味现已没有前些年大了。“曾经没盖过房子,盖起来一个房子,哪怕它充满了缺点,趣味也比较大。现在盖房子盖多了,就会挑剔一些。所以我建完了今后,不是那么爱去转,由于我看见的都是缺点。”
以上便是关于刘家琨的事了。2017年5月的一个黄昏,他坐进扶手椅:“我肯定是不会轻言抛弃的,由于我做东西的动力便是想做出某种功用、胸襟、感染力。修建完全是苦活儿,假如没有这些东西支撑你,为什么要做这么困难的事?不行料的状况有点多,但有时分,假如没有做差,而做出意外的东西,你也会享用那个差异。”他面前是比床还大的工作台—他说1997年脱离成都修建规划院,便是想要这样一张特别大的工作台。